美國研究孕婦接觸益生菌有助於降低胎兒出生後自閉症風險


美國研究孕婦接觸益生菌有助於降低胎兒出生後自閉症風險(圖片來源:網路)

近(26)日,美國科羅拉多大學博爾德分校(University of Colorado Boulder)的一項新動物研究表明,在第三孕期(third trimester)中,孕婦接觸益生菌有助於降低胎兒出生後自閉症風險。這項研究已經發表在《Brain, Behavior, and Immunity》。

最早的一項研究表明,懷孕期間孕婦接觸益生菌會影響胎兒的神經發育,雖然還需要進行更多的研究來證實,但可能會為自閉症提供新的產前介入治療。

資深作者心理學和神經科學教授Daniel Barth說,人類的研究早已表明,孕期的母親壓力大也會促使母親和胎兒全身發炎,是胎兒出生後患有自閉症的危險因素之一。自閉症和癲癇常在人類中同時出現,約30%的自閉症個體表現出癲癇發作。

在先前的一項研究中發現,當老鼠感受到壓力並給予一種名為特布他林(terbutaline)的藥物時,該藥物通常用於預防早產,胎兒出生後會有自閉症相關表現,包括社交缺陷(social deficits)和重複行為(repetitive behavior),同時也會表現出癲癇樣發作(epilepsy-like seizure disorder)。

在這項研究中,研究人員將大鼠置於輕度壓力下,並在相當於孕婦的第三孕期過程中,給予大鼠特布他林藥物。一半的大鼠也接受注射一系列熱致死(heat-killed)的細菌,稱為牛分枝桿菌(M. vaccae)。在先前的研究中顯示,這樣的方式對大腦具有持久的消炎作用。

在兩個月和四個月的時間裡,對幼犬進行了一系列測試,以評估其社交互動程度以及是否表現出重複性行為。與先前的研究一樣,給予有壓力的幼犬,特布他林藥物會導致胎兒出生後表現出自閉症的行為,而接種過牛痘分枝桿菌的孕婦的胎兒出生後則沒有相關症狀。

研究人員強調,以上研究結果不是自閉症疫苗,也並非表示微生物介入治療可以逆轉已經患有自閉症的兒童的狀況。然而,這項研究傳遞了一種重要觀念,即曝露於某些特定微生物中,可以針對在懷孕期間,母體子宮內的胎兒的大腦發育起著關鍵作用。

參考資料:https://www.eurekalert.org/pub_releases/2020-05/uoca-et052620.php

資料來源出處: 環球生技月刊