近期威爾康奈爾醫學院(Weill Cornell Medicine)團隊發表研究,指出腸道中的特定白色念珠菌(Candida albicans)會透過誘發宿主免疫系統的促發炎反應,而由於服用抑制免疫力藥物(如類固醇)會引發念珠菌增生,代表在這些白色念珠菌生長的條件下,以類固醇治療 IBD 將失效;研究發佈於《Nature》期刊。
個體間念珠菌菌相差異大
念珠菌是人體腸胃道與泌尿道常見的共生酵母菌,女性陰道感染即與念珠菌增生數量過多有關。患有 IBD 的人腸道內念珠菌比例相當高,但個體間的微生物菌相、以及表現出的 IBD 症狀差異很大。為了了解不同菌種與症狀之間關聯,此研究將微生物菌叢進行基因定序,結果發現嚴重 IBD 者體內的念珠菌菌種有個共同特性:都會分泌 candidalysin 毒素, candidalysin 則會破壞宿主的免疫系統功能。
Candidalysin 攻擊巨噬細胞,誘發細胞因子風暴
這些白色念珠菌分泌 candidalysin 會使異常的巨噬細胞大量分泌促發炎激素 IL-1β,導致宿主引起細胞因子風暴,不僅如此白色念珠菌也會誘導輔助型 T 細胞、嗜中性球增生,這些都是產生發炎反應得因素。相反的,研究團隊阻斷 IL-1β 訊息傳導途徑後,實驗小鼠的腸胃發炎情形便緩解了。研究團隊下一步會針對白色念珠菌與個別患者的 IBD 症狀確立關聯性,確立白色念珠菌分泌物與宿主免疫功能之間的關聯後,未來可以作為個人化標靶治療 IBD 的方法。
參考資料:
1. https://news.weill.cornell.edu/news/2022/03/toxin-producing-yeast-strains-in-gut-fuel-ibd
2. Nature, 2022; https://www.nature.com/articles/s41586-022-04502-w
資料來源出處: GENEONLINE