精準醫療

閻雲:「未來二十年,精準醫療商機仍無限,免疫治療CMC工廠、大數據分析,政府可及早領導佈局。」

久未露面的前臺北醫學大學校長閻雲,應冷泉港董事長戴國銧邀請出席「星火(StarFire)」投資俱樂部」演講。
6月22日晚,久未露面的前臺北醫學大學校長閻雲,應冷泉港董事長戴國銧邀請出席「星火(StarFire)」投資俱樂部」演講,他以「發展中癌症治療醫藥」為題,圍繞著精準醫療從基因體發展、精準治療診斷及用藥、免疫療法到AI醫療應用及大數據分析,完整梳理了癌症治療的重要發展歷程。

閻雲預期也呼籲,未來20年癌症免疫治療—CART將更普及,但在上游生產階段的CMC(化學製造管制)仍很困難,臺灣在藥物製程設計與劑型開發上是強項,建議政府可出面成立一座符合CMC標準的CAR-T生產廠,除整合國內免疫療法開發資源,更重要是提早佈局並建立免疫療法開發價值鏈的國際戰略地位。

此外,閻雲並認為,到2023 年AI時代可能全面來臨,如何把臺灣這塊被國際稱譽的醫療data(資料)轉成knowledg(知識),最後形成practice(可操作的應用),這些從雲端化、普及率到運算,需要團隊高度軟體技術,目前可能連國網中心(國家高速網路與計算中心)都不容易做到,所以也是政府必須出面來領導整理。

閻雲以生動比喻且意簡言賅的方式,傳遞了複雜的科學專業知識。他說,人類軌跡不會是跳躍的,智慧和科學不斷累積。2000年人類基因解碼完成,發現只有不到三萬個基因就決定了人類的差異,這種不可思議的奧秘引起科學家進一步探索,於是又從DNA、RNA到蛋白質,「DNA好比是音符,蛋白質是樂章,交織譜出了各種生命現象。」

但是基因解碼後過了15年光景,直到2015年歐巴馬提出「精準醫療」,且一如尼克森總統1971年的「CANCER ACT」專案,宣示以國家政策與預算綁住研發,才促成今天有各種新穎的癌症用藥。精準醫療也因此在過去的基因研究基礎上,一下子跨越到次世代(Next Life),改變了過去人類的診斷和醫藥模式。

閻雲以乳癌Herceptin藥物治療為例說明,癌症是複雜疾病,由許多不同基因突變造成,傳統標準治療已經遠遠不夠,但現在可以在精準醫療基礎上,透過基因圖譜引導,「擒賊先擒王」,找出誘發基因突變的(driving mutation)抗原(antigen)標靶,接著又發展到可從血液中游離的癌症細胞(CTC)偵測到癌症原發的轉移。

1980左右就開始發展的抗體藥物和免疫治療,過去十年餘來因為抗體新藥臨床失敗而進入黑暗期,一走二十多年,現在也拜精準醫療下的基因醫學之賜,真正迅速發展成為今天的標靶藥物。

閻雲說,人類每天全身有109 細胞會發生突變,這數量可比流星雨打擊,但人類自我免疫系統可以監視到這些突變,並且能將這些突變與自身的正常細胞和組織區分開,最後並促成這些突變走向凋亡。

去年2017這一年,則是CAR-T(嵌合抗原受體T細胞技術)免疫療法爆炸的一年,透過基因工程修飾技術,使 T 細胞表現 CAR 受體能高精準度辨識並殺死具有表面上特異性抗原的癌細胞,特別是作用在PD1和PDL1的免疫療法開發。

閻雲表示,現在全基因定序已經降至每人1000美金以下,全世界目前有超過400個PDL1抗體藥物開發公司,連保險公司都介入解決CART治療費用高昂的問題,「有人於是質疑,這時候基因定序相關公司、CAR-T免疫治療還值得再投資嗎?」

閻雲指出,基因定序在追求更低成本分析下,檢測精準度技術問題也必須同時解決,而且設備儀器在往微小化發展;免疫療法目前更存在嚴重副作用及反應率問題,且有很多創造更好療效的組合藥物(如聯合其他現有化學或抗體藥物)開發機會尚未被挖掘。因此,對臺灣許多從是精準醫療無論檢測或免疫藥物開發的新創公司而言,「臺灣商機依然無限」。

閻雲最後提及,AI事實上也是早在15年就開始,礙於傳統腦科學研究,當時IBM尋求多所研究機構合作都失敗,最後和史隆·凱特琳癌症研究中心(Memorial Sloan Kettering Cancer Center)透過不斷的錯誤學習與資料累積,才終於開發出今天的 IBM Watson。

AI醫療應用發展非常快速,如:利用臉部辨識協助醫生進行診斷、圖像診斷判讀等,加上這兩年區塊鏈技術進展,估計到2021-2023年,AI就有可能全面走入人類的社會。因此,任何一個地區政府都必須提早為其在地數據資料建立演算(algorithm)模式。


 

星火俱樂部由資深投資界人士全福國際投資董事長劉容西、冷泉港董事長戴國銧所成立,目前主要成員包括中研院特聘研究員暨免疫工坊創辦人張子文、資誠會計師事務所副所長曾惠瑾、華聯生技董事長楊桂華、台安生技副總經理鍾裕民、以及正凌精密工業董事長徐季麟等。

今天出席特別來賓還包括台灣生物產業發展協會理事長李鍾熙、鑽石生技投資基金副董李祖德、臺大基因體中心教授俞松良、馬偕醫學院學務長張南驥教授、新源生技總經理沈志隆、台睿醫藥總經理簡督憲、普生生技董事長林宗慶、行動基因總經理陳華鍵、中華開發生醫創業投資總經理徐大誠、震泰醫藥創始人李冬陽、育世博生技執行長蕭世嘉、基因體先驅生技執行長吳瓊媛、中天生技集團副總裁黃彥臻、律全易有限公司沈立明等。

資源來源: 環球生技月刊